到了晚上就想吃?当心这种精神疾病
2024-07-17 08:31 | 来源:未知 | 作者:admin
■衡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 侯华英
夜色如墨,闪烁的霓虹灯勾勒出城市的轮廓,街头夜市的小吃摊口,让人习惯性地流连忘返,几个小时不停地吃。偶尔小憩在家,到了晚上也经常呼朋唤友,推杯换盏,享受着夏日的冰啤酒和烧烤。美食,已经逐渐成了夜晚的主旋律。随之而来的,是整晚的躁动难眠。越睡不着,越想吃,越吃,越睡不着。乍一看这是年轻一代的常态,而事实上,很有可能是一种新型精神疾病——夜食症(全称:夜间进食综合征 Night Eating Syndrome)在作祟!
夜食症,顾名思义,是以持续的夜间进食异常及所伴随的心理行为问题为特征的精神疾病。它由精神压力诱发,继而导致内分泌失调,并表现出晚餐后过度进食或睡眠中觉醒后进食、早餐厌食、睡眠问题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夜食症通常与其他精神障碍,如抑郁症、焦虑障碍以及睡眠障碍相关,给患者的情感、躯体、人际关系等带来负面影响。
夜食症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精神压力大、睡眠质量欠佳、显著异常的夜食行为。这一问题行为包括两种,其一是晚餐后过度进食;其二是夜行性进食,即在入睡后中途醒来大量进食,食物通常为高碳水化合物的食品。对于这类患者而言,这种进食的欲望是无法抑制的,研究人员发现,夜食症患者晚上嗜食的碳水化合物,可促使大脑产生一种引起“快感”的神经递质复合胺,这表明夜间进食可能是人体自我医治情绪问题和释放压力的一种无意识行为。这种行为虽然能缓解压力,但患者常因为无法控制进食欲望以及伴随而来的行为、睡眠、体重增加问题而深感痛苦,部分患者神志严重影响工作、学习、生活,从而产生更大的压力,又通过夜食行为来缓解,致使形成一个恶性的闭环。
夜食症患者其实患上了三种失调症——饮食失调症、睡眠失调症和情绪失调症。
饮食失调症是一种以进食行为及态度异常为特征的进食障碍,主要有神经性厌食症与神经性贪食症两大综合征。夜食症患者常有早餐厌食和夜间贪食的行为表现,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引起消化性溃疡等疾病。
睡眠失调症指睡眠处于不正常状况,症状是多梦易醒,醒后不易入睡。睡眠是人体一种非常重要的自我调节和保护功能,睡眠紊乱会对身体造成巨大伤害。夜食症患者因睡眠紊乱导致醒后饥饿感,试图通过进食碳水化合物来刺激一种能够舒缓神经、促进睡眠的化学物质——复合胺的分泌,而大量进食可使胃鼓胀,对周围器官造成压迫,胃、肠、肝、胆、胰等器官在餐后的紧张工作会传送信息给大脑,引起大脑活跃,并扩散到大脑皮层其他部位,诱发失眠。而且,大量的进食会升高血糖,刺激胰岛素的分泌,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变化会影响生物钟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影响睡眠节律,长此以往导致睡眠节律失常。
情绪失调症指夜食症患者具有更低的心境水平、更低的自尊水平、更高的抑郁程度,常常因长期夜食带来的身体及心理变化而感到痛苦,他们面对自己不满意的体形、不健康饮食所引起的口腔或胃肠疾病等,会引发抑郁、焦虑、愤怒等心理状态。
如何结束这个恶性的闭环,回归健康的生活状态呢?我们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规律的饮食,三餐定时定量,饮食均衡,避免大量食用高碳水化合物,营养均衡,并且尽量避免在睡前两小时进食。
第二,及时就医,夜食症患者不仅要看消化科,同时也要看心理科或精神科,因为现在患上夜食症的年轻人主要是压力过大、情绪抑郁导致,如果单纯看消化科,肠胃疾病治愈了,但是心理问题未解决,夜食症仍会反复发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要想治愈夜食症,就要同时看消化科和心理科。
第三,改善睡眠,失眠的问题根源是现代人的生活压力导致了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情绪问题又诱发夜食症从而影响睡眠。想改善睡眠可以试试刺激控制疗法,基本的做法为把床和卧室只用来睡觉;只在困的时候上床睡觉;只要半夜醒来超过20分钟,就离开卧室,做些枯燥的或令人放松的事情,除吃东西外,困了再返回床上,需要时可重复做;在固定时间起床;白天不要小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