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村房屋风貌多:传统中透着时尚,危房改造也不仅仅是简单地巩固
2022-10-30 11:18 | 来源:未知 | 作者:bj责任编辑

 西北农村的房子普遍是什么样子?外界或许并没有太多印象。中新网记者行走甘肃多地发现,这里有不同风貌的村落,既留有乡土味道、浓浓乡愁,有的还极富时尚感。

 
  甘肃地形呈狭长状,与西北多省区接壤,在陇东的农村,可以感受到“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的悠闲美;下陇南,却是“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江南美;陇中地区,有“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生活美;来到河西,却是有“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意境美。
 
  住建部公布的五批共计6819个中国传统村落名单中,甘肃省共有54个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在10月26日公示的拟列入第六批名单中,甘肃58个村入选。
 
  西北乡村的童话世界
 
  陇南市康县王坝镇位于甘陕交界处,这里浓荫遮盖,峰峦俊秀。“漫步康县,仿佛来到了秋日里的童话世界。”中新网记者日前携手裕固族姑娘采访甘肃,特邀主持人张掖市肃南县幼师常海玲说,这里和她的家乡截然不同,不仅有美丽的房屋、香甜的水果,还有湿润的空气,早上起来嘴巴都不干了。
 
  王坝镇副镇长冯瑞青说,以前村民的住房条件差,好多村庄甚至都没有路。通过这几年的乡村建设与农房改造,漏雨的土坯房变成宽敞明亮的小楼房,“雨天两脚泥”的路变成柏油路,还在山间建起了民宿客栈。
 
 
  徽派建筑现身民俗庄园
 
  “在甘肃居然能看到徽派建筑和亭台楼榭。”游客来到天水市秦州区平南镇苏湾村不禁这样感叹。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该镇打造了苏湾民俗庄园。在这里,可以看到马车磨盘为代表的农耕文化,可以骑骏马观水车赏盆载植物,可以在景色优美的小桥亭榭内拍照留念;玩累了,还可以煮一壶罐罐茶体验乡愁。
 
  徽派建筑民俗庄园建设主体负责人许继耀是本村庄人,由于个人收藏的爱好和发展家乡的情结,从安徽等地淘购了很多老物件,有些大件还是原样搬过来的。这座建筑不仅展现了徽派木构建筑的古朴美,还增添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独特美。
 
 
  蒙古包有了定所,不再“拆了搭,搭了拆”
 
  祁连山北麓的肃南县,有一个白银蒙古族乡。“以前牧民都是背着蒙古包,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现在大家都住进了楼房,原来的蒙古包都被藏在地下室。”白银蒙古族乡党委书记祁小勇说。
 
  近两年,根据乡村振兴的需求,将藏起来的蒙古包重新搭建在梨园河边,游客来到这里,可以在里面游览民族手工艺品,品尝民族特色小吃,体验游牧风情。在蒙古包的对面,还新修了蒙古族毡房酒店,外形呈圆形尖顶,上面还有特色花纹,民族韵味十足。
 
  不在江南胜似江南
 
  甘肃境内平坦土地多的就是河西走廊了,祁连山下也有“皖南村庄”:灰瓦白墙的二层小楼围湖而建,还有亭台楼榭,恰似江南。有些民居村民自己住,有些用于游客住宿,房前屋后,栽花种树,屋内设娱乐、休闲设施,亦可用于亲子游。
 
  这里是张掖市甘州区的速展村,周围还设置了乡村大舞台、日间照料中心、公共卫生间等,设施齐全。每逢活动或节假日,村民会在广场燃起篝火,举行“乡村派对”;老人们平常也可在日间照料中心进行吹拉弹唱等活动。
 
  当地提出挖掘独特的自然风光、文化特质、人文品质、产业特色、民族风情,打造具备张掖特色的“彩虹城市”形象标识,塑造主题文化。甘州区打造的“江南风”则是其风格之一。
 
  太阳能助力农房改造
 
  甘肃农房不仅保留原来民俗民风,还融入了现代科技。从远处看,很多农房的屋顶都有蓝板板,这是太阳能光伏板,村民可以靠它烧水用电。太阳能在农村的作用不只是家用,还可以用在农业上。制成的杀虫灯,白天贮存电,晚上放电杀虫。
 
  光伏农业大棚也越来越多,通过光伏发电与棚内作物相结合,实现棚顶太阳能发电、棚内发展农业。甘肃越来越多的村落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重新焕发生机,向世界展示古老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窑洞还是那个窑洞,但也不是过去的窑洞
 
  甘肃东部的庆阳市和陕北接壤,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质地貌,这里的黄土层有的厚达几十米。艰苦条件时期,当地居民创造性利用地形凿洞而居,也就是人们熟知的窑洞。
 
  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许多窑洞不再住人了。有些老人,还是有一种难舍的情怀,不肯搬离,居住存在风险。
 
  近几年,当地住建局开展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计划时,对现有窑洞进行加固。屋顶不漏雨了,换了新门窗,墙壁也用白灰刷新,还有人家在地面铺上板砖,使得窑洞内清洁明亮了许多。老人们可以安心继续居住,家人也放心了。
 
  甘肃地貌多样,农房呈现出“千村多面”。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镇处提供的消息显示,他们联合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了《甘肃省农房建筑风貌图集》,为实施农房建设工作提供了范本。这样一来,不仅提升了农房的安全性和时尚感,还吸引众多旅游者流向乡村,去探寻乡村美好的环境和瑰丽的乡村文化。